翁孟勇:智慧公路发展回顾与展望

实现绿色、安全、便捷的可持续交通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智能技术是实现更清洁、更可持续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工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交通、智慧公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3年10月17日上午,在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可持续智能综合交通”全体会议上,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做了题目为《智慧公路——可持续公路交通的必然选择》的报告,回顾了世界及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历史,谈了自己对智慧公路的认识,并对智慧公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Y)NMH2O%P46MPSCXK_8YO0C.png

翁孟勇在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可持续智能综合交通”全体会议上做报告

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公路

智能交通在国际上已经有近60多年的发展历史。翁孟勇介绍,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了智能交通的研究,1993年,智能交通系统被正式命名为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1994年,第一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法国巴黎举办。

从世界智能交通的发展来看,翁孟勇指出,智能交通从最开始关注于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状态、信息服务等,到近几年关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数字化、安全、可持续等内容,愈加突出智慧、绿色、安全的战略性和重要性。从近六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所关注的议题来看,智能交通在技术发展、关注领域等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从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来看,翁孟勇指出,中国智能交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培育阶段(1993~2000年)、推进阶段(2001~2015年)、提升阶段(2016年至今),特别是2016年以后,智能交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极大促进了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

翁孟勇提到,过去中文上使用比较多的是“智能交通”这个词,而现在更多出现的是“智慧交通”这个词。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中,把智慧交通系统作为了一个核心系统。翁孟勇指出,中国在官方正式引用“智慧交通”这个词,起始于2012年国家颁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智慧交通”发展理念;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包括“智慧交通”在内的“四个交通”的概念;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智慧交通”;2021年,在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明确强调,中国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翁孟勇指出,智能交通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开始应用,到2010年引入“智慧交通”的概念,其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技术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在发展理念上,全面采用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技术进步上,主要体现在以卫星定位、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上;在应用领域上,智慧交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道路交通,还涉及到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铁路、智慧民航、智慧航运,以及智慧公交等系统。

在智慧公路的探索与实践上,翁孟勇指出,中国推动智慧公路建设,起始于2020年以后,12个省市发布的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主要探索领域涵盖了建设领域,如智能建造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包括公路运营管理中,如何利用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公路通畅效率、安全保障水平,以及促进养护技术的提高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淮河大桥改造工程的智慧工地,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常泰大桥实现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打造智能加工云工厂、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等,有效提升工程安全、质量、效率;沪宁高速无锡段智慧扩容;济南绕城高速孙村东“云收费”收费站建设;成宜智慧高速、京台智慧高速建设等。

智慧公路的概念及特征

对于智慧公路的认知,翁孟勇提出,智慧公路是指以安全、高效、创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具有全域感知、泛在互联、融合计算、自主决策、智能协同、服务触达等能力,实现公路建设、运营、养护、服务智慧化的新一代公路系统。

翁孟勇指出,智慧公路的主要功能特征为全域感知(即通过多维、实时、全息感知,实现“人-车-路-环境-事件”的全要素实时、连续信息的数字化)、泛在互联(即公路与公路、公路与路域、路网与通信信息网、能源网、服务网的互联互通)、融合计算(即以云计算能力为主要特征,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计算和开发利用)、自主决策(即实现预判、预警、比选解决方案等智慧化分析,进而实现数据驱动辅助决策、预决策或自主决策)、智能协同(即实现建养管运服业务协同、跨区域业务协同、车路协同、应急联动,形成整体管理和服务能力)、服务触达(即利用各类信息交互渠道和服务设施设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实时、方便、准确、可触达的服务)。

翁孟勇认为,智慧公路的主要形态体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本化这四个方面。

智慧公路发展前景展望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公路网里程已突破53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7.7万公里,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公路体系,其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包括其经济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走智能、智慧发展道路。翁孟勇认为,可以从智能建造、智慧运营、智慧养护、智慧服务、绿色低碳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在智能建造方面。智能建造能奠定公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基础,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效率、安全水平和质量,提升施工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工程建设能耗、碳排放。翁孟勇提到,近年来中国在公路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历史,为满足工程的功效、质量、经济性要求,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京哈高速改扩建、新疆天山胜利隧道、京秦高速滦河特大桥等工程都引入了智慧建造技术。

在智慧运营方面。目前,中国运营管理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在通行效率提升方面,通过在一些省份大流量路段的实践,利用智慧运营和管控措施,通行效率提高了20%左右;二是在安全应急保障方面,由于中国每年道路死亡人数仍然占比较高,通过应用智慧管控技术,通过感知设施、管控策略、特定应用场景建设,可显著提升公路安全应急能力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特别是重特大二次事故的发生率;三是在调节交通流量、优化路网资源配置方面,目前中国公路有两个体系,一个是收费公路,将近20万公里,另一个是大量的不收费的公路,这两个公路体系在资源配置上很不均衡,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如何利用收费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调节交通流量和减少拥堵方面还做得不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和现在收费技术结合,探索建设自由流收费系统,通过差异化的收费、拥堵收费等政策,调节路网拥堵路段交通流,优化高速公路网与普通公路网的资源配置。

在智慧养护方面。中国每年在公路养护上的花费是巨大的,研究证明,以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为基础,对全长100千米的某高速公路以30年为分析周期,智慧养护能降低36.5~41.4%的成本,因此,提高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水平,科学制定养护计划,可以有效降低养护资金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例如,G1813威青高速烟台段成功开展基于5G技术的“集中养护+无人化施工+全过程智慧管控”示范应用;江苏沪宁高速苏州段首次使用路面摊铺“无人碾压”智慧养护施工技术,降低路网影响率36%,产生效益超2亿元。此外,智慧化养护也可以极大保证在役公路养护期间通行效率的提升。

在智慧服务方面。面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多样的出行服务,能够极大提升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智慧服务关注全天候通行-车道级雾天行车诱导系统、伴随式出行信息服务、智慧服务区、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等。翁孟勇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已发展多年,“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可以通过较低成本更科学合理地推动自动驾驶快速发展,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公路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服务、信息通信等产业体系发展。

在绿色低碳方面。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中国经济与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巨大挑战。翁孟勇指出,当前一方面需要推进近零碳智慧公路、智慧服务区、智慧收费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公路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服”全过程、推动绿色建养技术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应用及固废材料再生利用、推动智能控制及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新技术的应用等;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路域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进一步推动促进交通运输的降碳减排绿色发展,也可以降低交通运行成本。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学会  



 

热线电话

0531-80683192

联系地址

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中路118号

邮箱

sdjtxyxqlmmsc@163.com

山东交通学院校友企业联盟网版权所有 网站浏览: